《怎样鉴别黄色歌曲》在1982年六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一书着重收集了之前两年社会上对刚传入内地的被众多年轻人膜拜的港台流行歌曲“靡靡之音”的批评声音,全盘否定流行歌曲的观点,带有很明显的时代局限性,但另一方面,却让我们看到,流行音乐流传之初,是如何与旧观念旧思想作斗争的。
这本书的作者很多都是中国音乐界的名家,比如伍雍谊(《小路》的作者);周荫昌(曾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化工作系主任);瞿维(歌剧《白毛女》的作者之一);丁善德(曾创作大型器乐曲《长征交响曲》);王云阶(已故的电影配乐家,儿歌《小燕子》的曲作者,曾为《三毛流浪记》等众多电影配乐);周大风(浙江的音乐理论家、作曲家,代表作《采茶舞曲》)。
在这本1982年出版的《怎样鉴别黄色歌曲》里,有很多彪悍的观点,摘录如下:
- 许多表现妇女失恋或被遗弃时哀怨悲苦情调的黄色歌曲,它们并不是出于对这些被凌辱的妇女的同情,也不是为了表现她们的不幸,而是为了她们要博取廉价的怜爱的需要。
- 音乐并不是和黄色的内容表现无关的东西,而是形成整首歌曲的黄色感染力的一个重要部分。
- 黄色歌曲的特点是:音乐上,大量采用软化,动荡,带有诱惑性的节奏;旋律多采用叙述性与歌唱性相结合的写法;配写比较细致的伴奏。演唱上,大量采用轻声,口白式唱法;以其裹声;吐字的扁处理;大量使用滑音与装饰音;演唱中出现歌腔延迟和重音倒置。
- 《根》(高又泰唱)“要回去,回去生长的地方,去拯救,去拯救,去拯救根的灾难”这里“要回去”是回到哪里去?“根的灾难”含义是什么?如何“拯救”?……这首歌在伴奏中还用了象征出师开阵的鼓声。所有这一切,其用心不是很清楚么?……它为什么出版发行于一九七九年?
- “流行音乐”是资本主义社会走下坡路时代的音乐现象,不能把我们的音乐和它相混在一起。
- 此类庸俗歌曲……对我国某些青年男女,实是色情引诱之声,精神麻痹之剂。
- 摇滚乐和酗酒,吸毒,斗殴,同性恋等等相伴而行。一场摇滚乐集会实际上就是一场疯狂的骚乱,有人甚至在其中丧生。……流行音乐发展到摇滚乐,实际上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不治之症。
- 流行音乐之所以在资本主义世界盛行,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本身决定的。
精选留言